當然今天還是沒有 MBA 的開箱文, 不過我用它用得很開心 XD
在ptt得到了好人的協助, 指引有兩套軟體其實很實用,
一隻是 curio, 可以當 light-weight 的文書編輯+ 簡報用程式
另外一隻是MacJournal. 從名字看起來, 我還以為是檔案系統重整用的工具勒 :p 事實上是用來寫日誌或上傳 blog 用的
所以我就測試上傳這篇囉 XD
Blogger 的編輯介面其實也還算 ok 啦, 不過最近用 firefox 編輯的時候碰到 autosave, 整個視窗就會閃一下(亂一下),
這就相當煩人了 :p (至於沒有刪除線的按鈕也只是剛好而已)
然後從這篇開始就有新 tag 囉 ^^;
2008-04-28
Hello World from MacJournal
2008-04-27
2008-04-25
2008-04-22
在 MacBook Air 上透過 BootCamp 安裝 Windows XP 的簡略流程
原則上來說,vista 的安裝過程和 WinXP 應該沒啥差異;不過既然我只有裝 WinXP,還是以它為例就好。
- 需要先準備好的東西:
- 使用 Intel CPU 的 Mac 電腦一台,包含光碟機 (要用光碟開機) (不要問我怎麼用 usb 開機灌 XD)。Mac OS 需為 Leopard,最好已更新到最新版本。
- WinXP with SP2 光碟,以及 Leopard 的安裝光碟 (第一片)
- 詳讀 Leopard 裡的 bootcamp 說明 (pdf 檔,英文),或把它下載到另外一台電腦備查,或完全不看說明文件,直接照著本篇的流程做 XD (出事我不負責的啊)
- 愉快的心情,清楚的頭腦。
- 安裝流程:
- 在 Leopard 裡用 Spotlight 尋找 "Boot Camp",然後執行該公用程式。注意,你需要有管理者的權限 (Administrator ? Root ? 管他的)。
- 分割適當大小的空間給 WinXP。大約是預定裝載的檔案容量再乘上 1.2,保持約 20% 的空白空間以利重組。
- 將 WinXP 光碟插入光碟機,並從該 boot camp 公用程式點選開始安裝。
- 然後電腦就會由光碟重新開機了,請依照指示安裝。
- 安裝時請選擇標題為 'BootCamp" 的那個磁碟機,並且選擇 "將其格式化為 NTFS or FAT 格式"。要是沒有重新格式化的話,灌完以後會進不了 WinXP。
- 繼續裝。
- 裝完進入作業系統後,插入 Leopard 光碟,點選自動播放以安裝驅動程式。在不斷的按下 "確定"、"下一步"、以及 "自動搜索適合的驅動程式" 後,一切就完成了。夠簡單吧 !
- 出事了,怎麼辦 ?
- 哭
- 打電話給蘋果,說他們家的 BootCamp 壞掉了
- 打電話給微軟,說他們家的 WinXP 壞掉了
- 打電話給我,然後把 Mac 送給我
MacBook Air 安裝 BootCamp WinXP 完成
生活中還是有些事情非得需要 Windows 系統不成,例如我的數位電視棒、智慧卡讀卡機等。有些工作則是不太容易找到 for Mac 的軟體,而手邊則已有 Windows 的版本。基於以上理由,我還是在硬碟空間不太足夠的前提下,割了一部份出來裝 Windows XP。由於 vista 的需求較高 (硬碟空間比 XP 多 1g, superfetch 等快取保守估計會多花 3-4g 空間,記憶體要有 4g 左右會比較順等等),所以這東西還是留給 MBP 的使用者裝就好 XD
基本計算 :
- WinXP 3 Gb
- Matlab 2Gb
- Microsoft Office 2007 2Gb (為了 Groove 裝的,只裝 Word, Excel, Powerpoint 和 Groove)
- 雜檔 (有的沒的工具程式等等) 2Gb
現在裝得差不多了,反正如果真的是要寫大東西 (VS.Net or Flash) 賺錢的話,再帶 Dell 出門就好囉 ^^;
Web 2.0 = Always Beta ?
2008-04-21
使用 MacBook Air 24hr 後的感想
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碰到 Mac OS 的電腦,不過以前從未認真使用,因此我仍算是 Mac OS 的新手。我玩過 FreeBSD / Linux / Solaris 系統各一陣子,都以文字介面 (Console) 為主。平常我以使用 Windows 作業系統為主,偶而寫寫程式 (PHP / Flash / Visual Studio .Net / Matlab),看或寫一些文件 (pdf / Microsoft Office),玩 Game 或其它聲光娛樂,並瀏覽網路 (FireFox / PCMan)。
底下是我入手並使用 Apple MacBook Air 至今約 24hr 的感想,條列簡述。相關的相片可以到這邊觀看。
- 硬體方面
- 包裝相當細緻有質感。
- 很輕很薄,只有我另一台 Dell 的 1/3 厚度及重量。
- 外接介面不足,要有泡在電磁波裡的心理準備,如藍牙或 Wi-Fi。
- 運算效能不足,不過這個厚度也很難去挑剔什麼。
- 電力使用尚可,實測使用時間超過 3hr (Mac OS)。
- 產熱不是大問題,散熱表面積夠大。
- 硬碟空間不太夠 (80gb),只能依賴外接硬碟存放某些資料。
- 擴充性 = 0 ,不能換 CPU / RAM,也許未來會有硬碟可換。
- 主機只有一顆喇叭,位在右邊;不過上面的 3.5mm 接頭是立體聲沒錯。
- 按鍵觸感還算 ok,沒有 Home/End/PgUp/PgDn 需要習慣一下,特別是在玩 BBS 的時候。
- 軟體方面
- Mac OS Leopard 不算太難用,只是要記一些快速鍵的操作
- Multi-Point Touchpad 用起來挺方便,降低外接滑鼠的必要性
- MacOS 上常用的工具都有對應程式可用,不過準備兩套工作環境有點麻煩。如果真的要跑程式的話,還是帶 Dell 出門吧。底下是我目前使用的軟體環境,列表一定會越長越長 XD。
- 中文輸入法 : Open Vanilla (ㄅ半萬歲 !!)。
- BBS : Nally or AlienBBS。
- Browser : FireFox。
- IM : iChat + Mercury (連 Live Messenger) + Skype。
- MLB : MLB Mosaic + MLB NexDef + MS Silverlight + FireFox。
- Document : 預定購入 iWork '08, 可能會裝 MS Office 2004 for Mac
- Boot Camp : 目前開 12Gb 給 WinXP, 預定安裝 Matlab + Office 2008 (Word + Excel) + 數位電視棒。
- 哪天想不開會再去抓 WoW for Mac XD
- 擴充工具的 Remote Disk 無法自 Apple 直接下載 (聽說到 Developer's Website 可以抓 ? 有空再看),要從 Leopard 安裝 CD 裡找,有點麻煩。
2008-04-20
感想補充
使用 MacBook Air 8 個小時的感想
從最簡單的部份講起吧。
在這八小時中,我睡了三個小時,這三個小時當然是什麼想法也沒有的 XD
給我的整體感覺就是輕薄短小。
在 spec 上看到 "最厚僅 1.94 cm" 與實際摸到這樣的產品,所造成的衝擊完全無法相題並論。
MacBook Air 的厚度,比 Dell Inspiron 1520 的螢幕更薄。這是讓我最有印象的產品特點。
擴充性方面,因為只有一個 USB 而大大受限。在需要光碟機的環境下,這個 port 難以移作它用。安裝 Remote Disk (類似 Windows 的磁碟共享) 是種只適合在辦工室或家裡運作的手段,而且不太實際。既然都要走到另一台主機前面,又何必執著於繼續使用 MBA 完成手上的工作 ?
好在 MBA 內建藍牙支援,因此能透過它來連接滑鼠鍵盤耳機,甚至是與其它電腦傳檔案。 802.11n 對於透過網路傳輸資料有點幫助 (MBA 很依賴無線傳輸),不過我宿舍用的基地台只有 802.11g,所以目前仍未能感受此優點。不過之前參加癮科技的活動時,除了送了一隻 iRock 的鍵盤以外,還有一台 SMC 的 802.11n 無線基地台。也許有空可以再寫一篇測試文 XD
音效部份,很明顯聽得出來這台電腦只有一個喇叭,而我尚未連接它的 3.5mm 輸出,因此不確定是不是從訊號部份就只有單聲道。不過既然有藍牙支援,我應該也不會想用實體纜線連接吧。
MBA 搭配的是多點觸控 touch pad,因此在操作上與 Dell 有點不同。雙指捲動可以在大部份的情況下,彌補建盤上沒有 PgUp / PgDn 的問題,不過在玩 BBS (AlienBBS 連線時會 lag 一下,原因不明 T_T) 的時候就只能認命狂敲鍵盤了。使用多點觸控版的體驗,應該算是第二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。
鍵盤反饋和按壓深度都算恰當,因此沒有在敲桌面的感覺.... 不過因為主機實在太薄 (比我桌機的鍵盤更薄),所以對於手腕/前臂的角度還是要適應一下。Mac 內建的注音比較像是微軟新注音 (會自動選字),所以中打有些吃力。有空去找新酷音或香草試試吧。
系統操作介面的快速鍵有點不太好直覺,如果能也畫在鍵盤上就更好了,不用在那邊猜半天哪個代表 shift,然後哪個又是 Control。看過 apple 網站上的對照表以後就明瞭許多了。介面比起 vista 稍微華麗一點,不過這東西又不能拿來吃飯 XD
系統運作的速度比我家 Dell 跑 vista 慢,然後開網頁要等一陣子,無論用的是 Safari 或 Firefox。 前者我想可以歸因於系統配備的差距,不過後者可能是網路的問題,有空再來抓蟲吧 XD
- MBA: CPU 1.6GHz / RAM 2Gb / HDD 4200rpm IDE 80Gb / Mac OS 10.5
- Dell : CPU 2.2GHz / RAM 4Gb / HDD 5400rpm SATA 120Gb / vista SP1
開箱文有空再寫吧。
啊對了,螢幕有一顆暗點,有空再去查它保不保亮暗點吧 XD 機會應該不大。
看來最近會提心吊膽一陣子吧... 單價和可攜性都高的東西是最容易被偷的,
然後輕薄短小的精密電子產品則是最容易被弄壞的 T_T
2008-04-19
新朋友 : 康博 Compro Vista U2800F
去年我堂姐送了我一隻數位電視棒。在它與華碩 M24C7PDR (前一台 nb) 的協助下,使我能在各種地方收看王建民投球的英姿 XD 雖然聽說台灣數位電視的源頻寬並不怎麼樣,不過畫質還是比 mlb.tv 的 400 or 800 kbps 更好。當然,錄影方便也是很大的優點。但在我買了這台 Dell Inspiron 1520 ,並將作業系統灌為 vista x64 Enterprise之後,就碰到了驅動程式簽署 + 撥放軟體不相容的問題 T_T 所以我就把它連同 nb 送回家給老媽玩囉。
前陣子逛網購突然發現有些 usb 介面的產品能夠撥放數位電視及類比電視,具有 S/AV 端子輸入,且支援 vista x64。基於這樣的產品能夠完整的滿足我的需求 (看數位電視,看電視,影像截取),當然是直接下單購買囉 XD (然後還靠著 24h 購物賺回 100ntd 回饋金:p)
康博 Vista U2800F 的官網說明
底下是用了兩天以後才回頭拍的開盒照 XD
外盒
內容物全家福。
上排由左而右分別為 視訊/音訊輸入連接線 (S-Video, 3.5mm 音效, AV)、DDR RAM (比例尺)、I-Type 轉 F-Type 轉接頭 (有線電視線 -> U2800F本體)
下排則是 usb 延長線 (約 20cm)、U2800F本體(吃usb)、DVB-T天線、FM天線、遙控接收器(吃usb)、搖控器(吃電池)
U2800F 的屁股及 DVB-T / FM 天線,使用的應該是 IEC接頭。
使用心得 :
絕對不要照說明書寫的安裝順序操作...
請先裝好軟體再連接 usb 裝置,並確定 usb 供電流量足夠,否則會很容易出問題。
另外所附的天線收訊可能不太好 (比舊的那隻還差),不過也可能是因為桌機的安裝次序錯誤,使得硬體運作不如預期。
對 Composite(AV) / S-Video 輸入的錄影介面相當人性化,操作簡便。切換至觀看數位電視時,會有一段約 5-10 秒的延遲;不過之後切換頻道大概只需 1 秒左右。無論有無插上輸入端子,或後方連接的介面為何,在電視軟體 (Compro DTV) 總是會在所有輸入 (Cable / Composite / S-Video / DVB-T) 間輪替切換。如果能做到自動排除未連接的介面就更完美了。
2008-04-18
好贈品 :: 揭曉 (2/3)
2008-04-17
好贈品 :: 大驚 !!! (1/3)
有位大學時的老師和我一直保持聯絡,從四年前到現在,也幫他配四五台主機了。只要他的電腦有些軟體或硬體的問題,他就會找我幫忙解決,然後順道去吃個飯。所以其實我也很樂於處理他的各種疑難雜症,有得吃又有得動腦 XD 然後其實有 30% 的問題可以算是因為我造成的,也就是說,自食惡果 ? (摩亞貌)
總之今天去幫他看主機的時候,得到神奇贈品 !!
東西是怎麼來的就保密不說啦,總之某紙箱就這麼出現在我的書桌上了
有沒有人要猜是什麼東西的呀 XD
包裝我還沒拆 (也先不會拆,以免我會想把它賣掉 T_T),這樣猜起來也比較有難度 :p
旁邊的記憶體是當比例尺用的,那是標準的 DDR RAM。
右邊勉強可以看到標籤 XD 不過標籤內容還是等第二發再說吧 :p
本系列預定發三篇文,分別是入手、揭曉,以及開箱 (沒賣出去的話)。
系列文章:
2008-04-16
今天丟球
今天大氣還是沒幾個人來練球,不過我終於知道緒桓為什麼會跑去當機器人了 XD 原因保密 :p
一路練投餵球練打也有點累,丟球給高中生一整個無趣,再加上兩三天前的疲勞還沒恢復,所以今天球速完全丟不出來 T_T 隊友在打擊上的漏洞也開始被我抓到 (一樣保密 XD),所以就改以丟不太熟的變化球練手感 + 練打者膽量為主 XD
今天有幾顆 Slurve / V-Slider 丟得還可以,Sinker 全滅,變速球普普,D-Curve 還是很殺 XD
V-Slider 雖然還是一直丟得出來,但因為對手肘的負荷很大,我不想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丟。
後來有個路人甲跑來和我們玩,為了表示敬意,我就把剩下的體力全爆出來了 :p
他打擊真的不錯,內外角推拉分明,並且對直球和變速球 (有一半因素要算我沒投好) 攻擊得都算不錯。好在我的 D-Curve 能幫忙保留面子 (羞)
真的在比賽時碰到這種打者,我應該會丟得很閃吧。第一顆 D-Curve 搶好球數,然後是低角度的直球或會落地的變速,接著是內角高的直球,希望這兩顆能拿到一顆好球,最後再回去用 D-Curve 決勝 XD 球數落後的話就 D-C 連發,反正投太閃保送強打者也不算大問題。
對他投了幾顆 Slurve,有一顆從身上硬轉進好球帶還算漂亮,不過其它幾球就乏善可陳了。有一顆好球帶往外面跑還被他推出去破壞掉,可見球速/變化幅度還需要再加強。
vista SP1 的 Bug (systray 東西不見)
今天在 Microsoft Update 上頭看到 vista SP1 for zh_tw 被放出來,就興高采烈的當白老鼠啦 @@
結果果然讓我踩到 bug T_T
狀況描述 :
- 工具列最右邊的 systray (系統列) 有幾個 icon 消失,並且無法重新加入。
- 若是把 check box 給 uncheck,下次開啟內容時它就會變成 disable
- 這幾個消失的 icon 是電池、網路、音量....
- 我沒種把時間也移掉,所以不確定是不是只有它倖免於難。
查了 Google 以後發現我果然不是第一個發現的人,網路上也已經有解法了 XD
簡述步驟如下 :
- 開啟登錄編輯器 (開始->執行->regedit.exe)
- 在左邊的視窗點選到 HKEY_CURRENT_USER\Software\Classes\Local Settings\Software\Microsoft\Windows\CurrentVersion\TrayNotiry
- 將右邊窗格的兩組值 IconStreams 與 PastIconStream 刪除
- 關閉登錄編輯器
- 開啟工作管理員 (快速鍵為 Ctrl-Shift-Esc)
- 中止 explorer.exe 程序
- 檔案->執行 explorer.exe
- Note : 如果發現 wxXXXXXX 的錯誤訊息,點否。
- 到右下角 systray 的地方按右鍵,應該就可以把失去的
鬃毛選項點回來了
2008-04-14
Microsoft Vista 用半年
自從去年 10/20 安裝 MS vista x64 以後,用到現在也快半年啦 XD
來寫一些自己的簡單心得感想吧 :p
- Aero
特效 ? 半透明或一些滑來滑去的東西真的沒什麼意義。 - 穩定性
vista 的穩定性與調效良好的 Windows XP 並沒有太大差異 -- 除非自己手賤,否則大多數的情況下,電腦只會因為裝完 Update 而重新開機,BSOD 並不常見。 - 軟體相容性
vista 的軟體相容性算不錯,至少大部份的程式都可以藉由適當的手段跑起來。不過 MS 在 vista 上綁標的 DX10 似乎改了一些關於 Direct Input 與 Direct Sound 的 API,所以有些遊戲或硬體會在 vista 上出問題。舉例來說,MotoGP 2007 在 vista 底下只能使用 XBOX 的搖桿操作,不支援羅技大部份的產品;而 Creative 的 X-Fi 在 vista 上似乎無法以官方趨動程式運作 (似乎有暗黑的解法,不過我沒買那張卡,所以也沒追這些訊息)。 - UAC
似乎有不少使用者會將 UAC 關閉,不過我認為在程式要求多一些權限時,跳出視窗警告使用者是件合理的事情。無論如何,開啟 UAC 對於系統的安全及穩定性會有一定的幫助,前提是能適當的規劃使用者及程式的路徑。 - 硬體相容性
vista x64 強制要求驅動程式經過數位簽署,這真的很鳥。安裝或使用時提示使用者驅動程式未通過簽署就已足夠;不載入驅動程式,使得硬體無法運作,這點讓人完全無法忍受。有人說可以自己簽,不過我搞不定。所以當我要使用讀卡機及影像擷取卡時,必需重新開機並停用驅動程式簽署。 - 運作速度
在記憶體足夠的前提下,vista 的速度並不會比 WinXP 慢。現在 WinXP 配 2Gb,vista 配 3.5 or 4Gb 記憶體應該是基本盤了吧 XD
2008/04/12 大氣 vs. 社會 @ 華江橋
其實大氣棒球隊好像叫颱風,社會社工好像叫群風,
不過這我也懶的去更正啦 XD
打擊
3AB: 5E(計內安也可以), K (好球帶有點低), K(連續收棒終於忍不住)
也許是上週二打 fly 的疲勞 + 右手食指爆掉還沒恢復,揮棒總覺得特別吃力 T_T
最近需要好好加強打擊。
守備
CF: 一顆中犧, 有一顆二飛我前進太慢, 不然有機會能接到。中犧那顆回傳的時候手整個滑掉,球以拋物線飛回投手手套 T_T 這樣還不如傳給 2B/SS。
1B: 一顆一滾 3-3 出局,然後放三壘跑者回本壘得分。傳回本壘可能抓得到,不過球隊沒氣的時候,我不太想冒造成失誤的風險。穩穩的抓出局數,保守的打法對混亂的場面比較有幫助。
P: 無守備機會。
投球
1.0IP, 3K 1BB
胡某人原本想讓我投兩局的,不過他沒注意我們先攻,所以七下可能不打 XD (或者忘了跟他們說要打滿七局)
今天主要是練習各種變化球,習慣在投手丘上投球的節奏,並且熟悉上次的那幾項要點。
這次重心的轉移與上半身的旋轉都還算 ok,不過腰部的應用似乎還是不太行,也許是下盤不夠力吧。已經開始重新練跑了,希望趕得急派上用場。投手丘對我當然也不成問題,事實上,我本來就比較喜歡站丘甚於在平地練投。
然後是變化球啦,滑球伸卡丟不太出來,Shoot 會丟到打者身上,所以這場以 Curve / Change up 搭配為主。曲球投了五顆,一顆往上噴掉,其它四顆好球,兩顆三振打者。變速球投了不少顆,好球比例也大過一半。直球反而亂跑,至少有一顆接近落地,兩顆在胸口高度。幸虧對手捧場,又或者是受到曲球與變速球配比較多的影響,兩顆高球都被揮了。不過要是碰到強打者的話,我的直球應該沒有足夠的尾勁或速度讓他們揮空吧 T_T 最近來加強扭腰的力量吧,這對球側跑的尾勁也會有點幫助。
這場的 Curve 大多可以投得邊邊角角,壓在好球帶的下緣或外側,不過變速球有幾顆跑到上面去。在碰到強打時,這可能是自尋死路。然後丟變速球真的很好玩 XD 明明身體的準備就像是要丟直球,但是球就是一整個慢 + 下墜。甚至若是沒有用力丟 (例如想說是要丟變速球,就減低甩手的速度) 還會在本壘板前就落地。如果連投手都覺得身體要和丟直球一樣加速的話,打者應該更難從動作去判斷出變速球吧。
不知道有沒有機會/需要,去練一顆水平系的變化球出來 @@ 我的變速球和曲球都是偏垂直系的 T_T
賽後因為投球數頗低的關係又稍微投了幾顆,感覺速球,變速,曲球都算是得心應手。SFF 也丟得出來 (感覺其實和 Chg 有點像 @@ 球是用指腹推出去,而不是用指尖扣),不過以前最常丟的 Slurve 和之前新練的 Sinker 都丟不出來 XD
然後練投的時候請胡伯伯幫我拍投球動作,我想要觀察變化球的軌跡。結果他從正後方拍,補手和球就都被我龐大的身軀擋住了啊 囧rz~
2008-04-09
還是好熱 T_T
昨天早上終於有正式練球了,只不過球隊出席率被期中考痛擊:到場的五人之中只有三位球員,兩位是插花的高中生 XD
看看旁邊的機械眾從 5 人暴增到 15 人就覺得很羨慕 :p 後來就和他們混成一團一起玩囉 XD
仔細想想,我好像是在和大氣一起玩以後才開始打 logu/fly 的,一下子就變的有點上手 ^^; 本來應該都是胡伯伯在打,然後手癢想接球才會讓我有機會上去練習。總之現在拋打不再像以前一樣常常落空,對於擊球的距離/角度也稍微可以控制了,成功擊球率應該有七成以上,角度也可以控制在左右各 15 度之內。
打飛球其實也不必太用力,只要將球拋起後,在胸口高度 upper-cut 揮擊,大概就可以飛到外野正常守備距離了 (鋁棒威能 !!)。結果昨天我從壘球場打擊,大家直接站到離球場底部剩 5m 是怎樣,強迫我打全壘打嗎 XD 似乎是太久沒練打擊,揮出去的球都有被抽到的旋轉 (左打擊球,向打者的左邊旋),這代表左手出力不足,看來最近有空應該要加強一下揮棒軌跡/協條性的訓練。
三個月沒練打擊,然後一天打 100+ 顆飛球的結果,就是右手食指第一節破皮,加上全身右半邊無力 T_T 賽季要到了,該修正打擊動作囉~
2008-04-09 :: LAD@ARZ
既然醒著就順手看了 XD 不過醬工作會全部延宕啊 T_T
場上道奇 Rookie 三壘手 Blake DeWitt 似乎在攻守方面都有點狀況外,不過這對胡金龍的上場機會沒有幫助;道奇先發 Chad Billingsley 表現不佳,在 2.1 局內送出 5H, 5R (4ER), 3BB,在滿壘的情況下交由郭泓志上場投球。
話說 DeWitt 在一壘被牽制出局完全被袁定文說中,看來他也有成為大仙的潛能啊 !!
第一球是中間的 75mph 曲球,判定為好球;第二球是內角低壞球 92mph;第三球是內角 76mph 曲球被擊成 553 雙殺並結束危機。
恭喜小小郭的表現,也希望他與胡金龍能在道奇隊發光發熱 !!
不過其實我本來是要靠夭與袁定文搭檔的民視主撥的.... 感覺上他不太懂棒球 XD 以三壘手撲向左邊結果球傳不出去的 Play 來說,他居然認為 "如果傳一壘來不及可以傳二壘".... 這與球場上的一般狀態完全相反啊 囧rz~ 聽他們講話也常有一搭沒一搭的,特別是對場上情況分析的部份。
繼續折衣服看比賽吧 T_T
後記:
小小郭好投,雖然會有幾顆很壞的壞球,不過速球 / 變速 / 曲球的搭配也算是夠殺了。
若是能湊到 4-5 種可用的球路,並且讓壞球更有隱誘性,那麼他在大聯盟的發展只會是他自己的傷勢而已。胡金龍則因道奇不斷落後而未能上場,這是守備組的悲哀啊。
2008-04-07
好熱 T_T
昨天吃完早餐回宿舍的路上,發現球場有人在玩棒球。
然後我就抓了球具跑去當路人甲,感謝化工棒球隊~
想不到玩 1hr 左右就熱到虛脫了 T_T
這樣的身體狀態恐怕很難打台大盃吧 唉 T_T
不過傳球球速尾勁似乎還算不錯,只是一做投球動作感覺就整個跑掉
看來姿勢還要調一陣子
幾點速記:
- 內野守備要算彈跳,接球時重心放低。正手在裡面接,反手在外面。
- 接球時重心後移或留在後面,避免傳球重心太過前移,使得球都往地上砸。
- 不要什麼球都想跑到定位用正面接,這樣碰到不規則彈跳要再起動反而容易失誤。
- 飛球風向判斷要加快,定速行進間碾過水坑接球會比在水坑後等球更穩。
- 投球時上身保持封閉下壓,右手要留在下面,左腳要跨出去。
2008-04-07 :: TB@NYY Shields vs. 王建民
今天很神奇的睡到 1:xx 起床,然後就把比賽看完了 XD
王建民今天壞球率仍然偏高,在 6.0 IP 內送出 2 次保送,不過在這種天氣下也算差強人意了。
這場比賽他投了比較多的其它球種,包含 Slider 與 Changeup (or Fork, 網路電視解析度不太夠判斷球種),還有 Cutter (對手在訪問中提到的)。當對手腦中想著速球,而投手投出的是 Sinker 時,打者會打到球的上緣形成滾地;當隊手腦中想著 Sinker,而投手投出的是 4-Seamer / Slider / Changeup 時,打者就只能揮空氣了。
(照樣從 mlb 官網直接 c&p)
NY Yankees | IP | H | R | ER | BB | SO | HR | ERA |
Wang (W, 2-0) | 6.0 | 4 | 0 | 0 | 2 | 6 | 0 | 1.38 |
Chamberlain (H, 2) | 2.0 | 0 | 0 | 0 | 0 | 1 | 0 | 0.00 |
Rivera (S, 3) | 1.0 | 0 | 0 | 0 | 0 | 2 | 0 | 0.00 |
Pitches-strikes: Shields 96-65, Howell 33-23, Wang 96-56, Chamberlain 16-13, Rivera 12-10.
Ground outs-fly outs: Shields 5-4, Howell 4-3, Wang 7-4, Chamberlain 2-3, Rivera 0-1.
王建民的壞球比例略高,但靠著只讓對方打出 4H (前4.1IP未被擊出安打),並且送出 6SO 壓制對手。雖然洋基隊也無法在 Shield 手中占到便宜,不過長打的價值就是這樣:四下 A-Rod 打一隻二安,然後 Matsui 的HR(2)打下全場唯一的兩分打點。
四局時王建民有顆球左腳落地時過度外轉,之後他做了一些伸展動作,也把總教練騙上投手丘。這我在他投球時就看出來了,所以對於暫停絲毫不感意外 XD
五局上 TB 的進攻戰術稍微值得討論。
比數 0:2 落後,對方投手是強投,因此在 13壘有跑者1出局時,下達戰術是種很合理的事。
這種狀況的基本戰術是跑帶打,並讓打者往右半邊擊出滾地球。然而場上實際發生的情況是打者觸擊揮空,三壘跑者被夾殺,一壘跑者留在原地。
賽後 Bartlett 表示當時是準備點出 safety-squeeze,而三壘跑者應該要能認出這個意圖。結果是 Bartlett 沒點到球,而三壘跑者 Aybar 也誤認成是 sacrifice-squeeze 所以直接離壘被夾殺,兩個人都沒做好該做的事。
關於 bunt (觸擊) 與 squeeze (強迫取分)的說明可以參照 Wikipedia (en)。簡而言之 Sacrifice squeeze 就像跑帶打,跑者先起跑,打者一定要把球點好;Safety squeeze 則是跑者看球點得怎麼樣,再決定是否要衝本壘。
當你的對手陣容包含 Joba Chamberlain 與 Mariano Rivera 時,難免要有把第 7 局當成第 9 局打的心理準備,因為要在他們手上拿分是相當困難的事情。再加上雙方進攻都被投手壓制,因此提前在第五局使用戰術拿分也算情有可原。將兩分的比分差距縮小為一分,代表著之後上來的每位打者都至少會是追平分,這也能加大對守方的壓力。
可惜的是打者與跑者都犯了錯,使得場上出現不太好的結果,這也只能惋惜。
可能的結果大概有這些 (不考慮太離譜的失誤,然後是依照我個人喜好排序):
- 觸擊成為內安或 FC (Safe),1 分打點,一出局一二壘有人。
- 觸擊死在一壘,1 分打點,兩出局二壘有人。
- 觸擊 FC (1B out),1分打點,兩出局一壘有人。
- 沒點到,計好球。
- 觸擊 FC (3B out),兩出局一二壘有人。
- 沒點到,一壘跑者被夾殺,跑者留在三壘。
- 沒點到,三壘跑者被夾殺,跑者上二壘。
- 觸擊 DP 換場。
七上 Robinson Cano 與 Betemit 完成平飛球雙殺化解王建民留下的危機,並由 Chamberlain 吃下七八兩局,Mo 上場關門結束比賽。
Chamberlain 小弟真的超殺的.... 95-100 mph 速球、 85mph 滑球、 75-80 mph 的曲球,這樣就算 Mo 請假也不怕沒人能接門神。我彷彿看見 Joe Girardi 心中的煩惱啊 XD 牛棚隱約成形,先發不太穩定,究竟該不該把他拉到先發去呢 :p
2008-04-06
淺談棒球補位
一般來說,棒球員的練習可以分成幾個面向:跑、打、傳(投)、守。
- 跑:長跑,短跑(衝刺),折返跑,跑壘,夾殺,滑撲壘。
- 打:空揮,打 tee,打toss,自由打擊。
- 傳:傳接球,遠傳,壘傳;投手練投。
- 守:途手練習(拋球守備),接滾地球/飛球,轉傳練習,外野滾地或飛球回傳練習。
最簡單的補位,大概是無跑者的內滾,以及內野回傳球給投手吧。看過職棒比賽的人都會知道,打者擊出內滾時,C 與 RF 會往一壘壘包後方移動;若打者打的是右半邊的內滾,那麼二壘手與投手可能也會往一壘補位。內野手回傳球給投手時,位在對面壘包的野手會回壘包,以便在投手漏接時將球接補。
棒球場上守備方共有九位球員,其中六位為內野手,三位為外野手。場上發生狀況時,內野手有四人要顧住壘包,因此剩兩人能夠自由活動。除了四個壘包以外,球場上還有三個 "關鍵點" 在守備時需要注意:
- 三壘本壘後方:當球會轉傳回三壘或本壘時,後面會站一個人補位。這個位置是最不容易發生衝撞的,所以多半是讓投手站這個位置。
- 轉接傳球:當打者擊球進到外野時,外野手勢必要將球傳回內野。視球飛行位置、距離以及外野手的臂力,這個轉接的球員可能是 1B/2B/SS/3B中的任何一人。一般 2B/SS守備的深度會比1B/3B更深,因此深遠擊球會傾向讓他們處理。靠近邊線的短球要回傳本壘時會傾向由1B/3B轉傳(把握時效,2B/SS可能仍在移位中),其它則以 2B/SS為主,因為他們的角度會比較接近轉傳回二三壘。
- 內野中心:回傳球傳向本壘時,需要有一位野手在球場中心攔球,用以導正目標或改傳他壘。這個位置常見是由P/1B/2B/SS負責。
補位的一般原則是:
- 外野球:外野手兩個人追球 (視情況可能有一個會拼球,另一個向後跑),另一個回內野準備補位,或在擊球深遠時負責第一次的轉傳;內野手四個人佔壘包,一個出去要求轉接,投手留在場中間。若球可能會傳向三壘或本壘,則投手移至壘包後方等待,一壘手視情況移動到投手丘。
- 內野球:外野手一或兩個人向前追球,其它向內野移動準備補位。右半邊的滾地球P/2B準備補位一壘,左半邊的滾地球P/SS準備補位3B。
- 夾殺:夾殺時次位等待接球的球員最好站在壘包後面 2-3 步的距離,若是球傳丟還有機會補位。若他站在壘包旁邊的話,反而容易造成持球球員的困擾,並且若球傳歪他也沒機會接補。
- 補位要基於最可能的傳球路徑。例如:一壘有人三壘強勁滾地,RF就直接應該往二壘後方衝刺補位;若三壘手接球不乾境的話,繼續跑到一壘後方;若球穿出三壘,則再跑到一壘補位,一壘手移到投手丘,SS出去要求,3B顧壘包(因這個情況下最可能的play是跑者衝三壘,擊跑員衝二壘。因此外野手會將球傳回SS,並視情況轉傳向二壘或三壘。球漏掉則會飛向本壘或投手丘)。最可能的傳球路徑在球場上是瞬息萬變的,因此要保持冷靜,快速判斷。
- 不要讓兩個人撿一顆靜止的球;不要讓一個人追一顆滾動的球。
強力推薦打電動練補位,這樣會知道什麼情況該把球傳給誰 (Cut-off man/ Baseman),這樣就能學會守備員該有的移動方式了。
台北市附近的棒壘球場
**文章修改記錄:
2008/04/08 : 更正浮洲橋位置,補充數座球場介紹。參考某個 mario 的30天30個棒球場之旅。
這邊是一些台北縣市的棒壘球場,包括地圖還有一些簡單的交通指引。
有些我去過,有些只是在 Google Map 上翻到的 (衛星無敵 !!),有錯請留言通知 XD
以下交通路線以機車為主, 收集的地圖可以從這邊看到。
- 台大棒球場
位在台北市內,接近新生南路與辛亥路的交口。機車可以停在台大新生地下停車場(吃悠遊卡)或球場旁邊的平面停車場(免費,不過有看過人坐墊被割)。草地不太整齊,普通平整,排水極差,投手丘整個快翻掉。這邊有一個棒球場加一個壘球場,加上四組打擊屋。場地長期維持在60分的水準,不會更好,但也不至於更差。 - 社子島棒球場
從台北過來可以走重慶北路向北,繞過高速公路交流道,之後在社正路右轉,繞過水堤(爬坡繞過去)再往前走約500m就可以看見球場。這邊有假日聯盟,因此場地品質及養護都做得相當不錯,常看見有名字的球隊在這邊練 XD 不太適合路人甲乙丙丁自己跑來玩。 - 華江橋下球場
可以沿和平西路或愛國西路向西走,碰到河堤後右轉,從水門繞進去後迴轉約一公里就會到球場。如果不小心在河堤處左轉的話會直接衝上華江橋,那就只能從板橋再繞回來囉。球場品質比台大球場略好(整修時除外),不過若遇上颱風水位上漲,那麼球場可能會爛個2-3個月吧。我有點搞不清楚這座球場是歸台北市水利工程處管理,還是台北市路燈公園管理處在管。總之,這邊的球場是可以繳押金向台北市政府租借的XD 共有棒壘球場共四座。正式名稱為雙園河濱棒球場。 - 迎風河濱公園
從台北市走新生南路->松江路,之後轉近濱江街向東(小心別騎上交流道了), 過大直橋後約 1km就會在左手邊看到一個向下的水門,騎車通過它以後就會在左手邊見到球場了。印象中是棒球場*1 + 壘球場*2。(似乎大佳、迎風及新生球場由台北市慢壘委員會認養? 待查) - 中正橋下球場
從台北市走重慶南路一路向南就能上中正橋。上橋後前注意右手邊,走最右側車道下橋。與主道分開後100m左右,在右邊會有另一條陡下坡的小路,順著這條路走會通過一個鐵閘門,之後再走1km以內就會看到球場了。 - 華中橋下球場
我以前都是先到華江橋,發現沒場才會從河堤外騎到華中橋。照地圖來看可以從水源路或萬大路直接穿過水門到球場。 - 景美河堤
汀州路向南到底,之後延河堤向南走約1km,會看到一個鐵製的樓梯可以步行通過堤防。爬上去就可以看到球場了。前面大部份球場都可以不合法的把車弄到球場旁邊,不過這邊不行XD - 大漢橋下球場
從台北經華江橋之後走長江路約2km在民生路右轉,會有標示往大漢橋。別上橋,沿橋底下一直走,就會看見堤防和可供跨越的樓梯。這邊也要認命慢慢搬球具。 - 成美橋下球場
從台北市走八德路到四段,左轉上成美橋。過橋後向右邊繞回河堤,繼續向東走就可以看見球場。 - 民權大橋下
民權東路向東走到底別上橋,繞過水門轉向北就能看到。有幾個壘球場和被整出投手丘的草地 XD 屬觀山河濱公園。 - 光復橋下球場
忘了,西園路向西上橋,在橋上就看得見球場。 - 政大球場
場地比台大好多了,唉。走進政大繞到河堤邊就會看到。正式名稱為道南左岸河濱公園棒球場。
- 浮洲橋下棒球場
似乎是因為 Google Map 使用的衛星圖太舊的關係,無法在上頭看見。跟據 mario 在 2006 年的文章以及 urmap 的圖資,應該是在標記這邊。附近還有板橋榮工球場 XD - 板橋榮工球場
就在浮洲橋旁邊。 - 疏洪重新棒球場
在 mario 的 blog 上看到的,位置在重新橋下方,似乎要從疏洪道運動公園繞進去。 - 新生公園棒球場
- 青年公園棒球場
- 民權公園球場
只能打壘球 - 彩虹河濱公園
位在民權大橋東岸,可以參考這篇;Google Earth 則寫本處屬觀山河濱公園,看來要去翻牌子了 T_T - 百齡橋下棒球場
以前在這邊打過橄欖球,不過沒玩過棒球 @@ - 麥帥大橋 ?
Google Earth 寫說為本處才是彩虹河濱公園。 - 美堤河濱公園 ?
2008-04-02
我打棒球
我打棒球,因為我喜歡享受在瞬間做出正確判斷的感覺,雖然在大部份的情況下,我都是做出正確的判斷,然後輕鬆守備成功或失誤 T_T
投/打:右投兩打
守位:不戴隱型眼鏡的話,OF/P/IF
出生日期:每年都有
身高/體重:2.069
打擊型態:賽前打擊虎虎生風,以擊我方餵球投手的信心為樂;實戰擊球平均飛行距離 < 30m。
球種清單:
- 直球 : *** 球速約 115-120kph (拿槍打的),控球中等,尾勁中等。
- Shoot : 有接近 1/4 機率會噴進打擊區 T_T 我的 shoot 是握 4-Seamer,但食指與中指指尖在出手時往內側翻。有時候內角球直球我會丟這個。
- D-Curve : **** 球速約 100 kph (猜的), 控球中等,12-6 變化銳利,常被誤認成是滑球或指叉。有時候丟不出來會變成像普通的 Curve。
- Slurve : *** 球速同上,控球中等,2-8 變化普通,幅度不錯,只是三年沒丟了。
- Slider : ** 球速約 105-110 kph (猜的), 3-9 幅度不錯,只有三年前的某一天丟出來過 XD 檀花一現的球種。
- Curve : *** 球速約 90kph (猜的), 2-8,幅度比 Slurve 大,很久沒丟過了。
- Change-Up : 鍛練中,類似 Circle Change,出手時手指把球吞回來。
- Sinker : 鍛練中,握球類似 2-Seamer,但將食中指指腹壓在左邊的縫線上,出手整個手掌向左邊搓球。
- 今年可能會花比較多時間投球,預定把 Slurve / Curve / Sinker / Changeup 練一兩種起來用,不然碰上強隊時,我的直球對他們就像是羊小排一樣美味。
印象深刻的事:
- 第一次守外野是隊內練習賽站 LF。小顏學長擊出 Over 飛球,我轉身全速跑到定位後,轉身帥氣接殺。原本以為我會追不到球,但在跑動過程中吹了一陣逆風,使球飛行距離減短到可以處理的程度。
- 站 CF 處理滾地中安,一壘跑者冒進衝三壘,結果 SS 站在二壘壘包前向我要球轉傳.... 臂力一整個被小看,因此我努力尋找被他擋住的三壘手,等傳到時就 Safe 了 XD 中外野手向前接的球應該都可以直接傳到內野各壘包的啦 !! (頂多本壘傳一個彈跳)
- 守三壘超美技撲球! 只有撲球這個動作華麗而已,沒接到界外球。
- 單日練球被球打中四次,其中三次相當靠近中要部位。最後一次是擦棒球彈地直擊,就這麼在場邊躺一個下午,享受和煦的陽光和微風。
- 投球內容不好沒關係,至少要能邊投球邊講笑話。
- 當外野手的時候不要滑倒。
- 當內野手的時候,一場不要超過五個失誤 XD
- 不要再用球棒的頂端擊球 !
我看棒球
我沒有支持的球隊,只有稍微比較喜歡的球員 XD
不過出來跑總是要還的,所以就算球員被打回原型,我也不會感到怎樣。
相對於一張又一張的球員面孔,我個人比較有興趣的是場上的調度、戰術、以及球的處理。我相信夠水準的球員能將棒球規則化為身體的反射,並在最短的時間內流暢的完成該做的事情。想通這些調度背後的含意,以及可能的理論基礎 (並證實,如果我夠無聊的話) 對我是比較有吸引力的。
所以對我而言,記住球員/球隊的名字,只是方便我判斷他們與美技/傑出決斷間的相關性而已 XD
這邊不會有太多關於棒球統計/球員介紹/評論的文章。就算有也是我不小心寫出來的,而且保證錯誤百出,寫對也只是矇到! 對這些東西有興趣的話,請自行參閱 RollingWave, CCLu, Foxx, Debugger 等等等人的文章,或是像 Baseball Prospectus, Hardball Times, Baseball Reference 等等等等的網站。
2008-04-02 :: TOR@NYY Roy Halladay vs. 王建民
這場比賽本來該在台灣時間 4/1 1:05 am 開打,不過因雨延至 4/2 7:05pm,
也使得未來如果 SP 群都是投五休一的話,預定出賽時間會延後一天成 4/7 與 4/12 (該死的這天有比賽 XD)。開季連打20場,休一天再打13場,這算是不小的負擔。希望今年的洋基不要再繼續投資 DL 戰力了.... 去年他們的 DL 可是排得出完整的先發五人輪值呢! (記錯就算了,反正我只是個小咖)
投手表現 (mlb官網 直接複製貼上... 應該不會被此發律師信吧 XD)
NY Yankees | IP | H | R | ER | BB | SO | HR | ERA |
Wang (W, 1-0) | 7.0 | 6 | 2 | 2 | 2 | 2 | 0 | 2.57 |
Chamberlain (H, 1) | 1.0 | 0 | 0 | 0 | 1 | 2 | 0 | 0.00 |
Rivera (S, 1) | 1.0 | 0 | 0 | 0 | 0 | 1 | 0 | 0.00 |
王建民今天表現中等,球常亂噴到奇怪的地方,多虧了 Posada 使得全場沒有因此多丟壘包。
7 局 2BB 以他生涯平均推算略多了些,但不算離譜(IP:540.2, BB:145, 推定為 1.88 BB in 7.0 IP)。本場只拿 3K 則是低於生涯平均,但既然對方打擊策略不同且控球不太理想,三振數少也是很合理的事。
相對之下,雖然 Halladay 也只拿到3K,不過對 Giambi 連續往內角低塞的幾個速球顯示出他控球的精準度。這是王建民在mlb的第四年了,眾打者應該對他的sinker做了不少功課。從今天的影片看起來,TOR揮棒似乎會帶點upper cut,使得這場的飛球出局比例較高(投球偏高也是原因)。如果能夠建立夠殺的球種清單的話,作為先發投手會比較有利些,至少能避免打者挑球打。這點可以從 Halladay 以 Cutter / 2-Seamer / 4-Seamer 去 Setup 他的 Knuckle Curve,使打者頻頻揮空加以證明。今天 Paul O'neal 也有提到先發投手不容易靠一種球速 (名人: Mo, 以丟 90 mph 附近的 4-seamer / 2-seamer (Shooter)/ Cutter / Sweeper (類似 H-Slider 的東西) 就能成為稱職的好先發。雖然他當時是用來描述 Chamberlain 在轉 SP 時可能會遇見的困境,但這同樣適用於王建民。目前他的球路清單大概是醬:
- Super Sinker : ***** , 90-95 mph (靠一顆球就能連兩季 19W,非給五顆星不可)
- 4-Seamer : **** , ~95 mph, arrow-straight (球速夠但控球尾勁普普,所以比平均多一顆星)
- Slider : *** , 85~90 mph, average (很普通的 Slider)
- Splitter : ?, 85~90 mph, average (投的數量不多,所以不確定效果如何。但看起來不算太殺)
- Changeup : ?, ~85 mph, average (攝影機角度的關係不太容易和Slider區分,除非拿 Gameday 去跑統計分群。不過既然不是太殺,我也懶得做這種苦工XD)
壓制 7 局後剩下的部份就很簡單啦:年輕的 Chamberlain,球速比上季低了5mph,可以再看看;老的 Rivera 身手仍在,但不知道能撐多久。
洋基今天能在比賽中勝出,有一半是因為 Melky 的表現:連續接殺兩個安打球,以及追平的全壘打,因此他拿到今天的 MVP 實至名歸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Giambi 延續上球季的好守備表現,以及 Chamberlain, Hughes, 與 Kennedy 能否對洋基的投手群帶來生力軍效應。
話說回來,球員與球隊戰力分析從來不是我的長處;我只是基於自己對 "應該在哪些選手上場時去買宵夜/早餐" 的印象,發出上述評論而已 XD
以戰術來說,這場出現了兩個明顯值得注意的事件:
- Giambi Shift。當守備員移到右半邊以後,盜向二壘的 A-Rod 有機會直衝三壘。雖然當時是無人出局滿球數,不過其實在之前發動盜壘,使跑者進佔二壘也能對 Giambi Shift 發揮牽制力。
- Giambi's Baserunning。避免讓對方輕鬆拿下雙殺,使得後面的馬粗以能夠打下致勝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