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充:滄者極限有篇文章很頗值得念~
雖然也曾想過,從最近自己在做的事情開始寫起,不過後來還是決定從最基本的東西開始 ^^;
本文的 "電腦組裝" 會大略包含硬體配備的選取、購買、裝配,以及簡單的除錯。我沒什麼心情為了寫這種文章把電腦整個拆開,所以圖就隨緣吧:p
Q0. 我該買什麼 ?
一部電腦主機大約是由以下各部件組成,而他們間的關係如右圖。相鄰的區塊彼此具有較高的關連性,因此由圖可以知道主機版和大多數部件有關,而 CPU 與 VGA 散熱器會受到機殼的影響。
- Chassis : 機殼。安裝電腦的大鐵(鋁/鎂)殼。
- CPU : 中央處理器,系統核心組件之一,也是主機內的主要熱源。目前主流廠商有 Intel 及 AMD,他們與主機版的連接介面分別為 Socket 775 與 AM2 (或 AM2+)。CPU都具有主動或被動的散熱器。
- MB : 主機版,幾乎所有的零件都要安裝在它上頭,當然是系統核心組件。最近的主流是選擇內含音效卡及網路卡的主機版,因此在圖中不包含這些零件。
- RAM : 記憶體。雖然有傳言說 32 位元的作業系統在 vista SP1 與 WinXP SP3 後,會正式支援 4Gb 的記憶體,不過在見到軟體前,我還是寧願相信它們只是傳言 XD
- VGA : 顯示卡。雖然有些主機版內建顯示晶片組,不過效能恐怕比不上隨便一張 1k NTD 的顯示卡。顯示卡的連接介面有 AGP (快被淘汰了) 與 PCI-E,沒意外的話現在組的新機應該都是後者。主要的顯示卡晶片廠商有 nVidia 與 ATI (當然還有 Intel,不過他們家做的是內建顯示晶片),而 SLI 與 Crossfire 分別是這兩家使用雙顯卡的技術。雖然說雙顯卡能略為提升效能,不過會看這系列的文章的人應該還碰不到這個問題吧 XD 這是電腦中的另一個主要熱源,因此也會有主動或被動的散熱器。
- PSU : 電源供應器。決對不要想在這個東西上省錢買白牌貨,否則你終將要付出更可怕的代價!
- DVD / HDD : 讀寫配備。要注意現在有 SATA 與 PATA (俗稱為 IDE) 兩種介面,新買的話建議以 SATA 為主。若要沿用舊配備需注意主機版 PATA 介面的埠數喔。
- 以上是電腦主機的大略內容。一台電腦除了主機以外,還會有鍵盤、滑鼠、螢幕、耳機(或喇叭) 等配備。
Q1. 要怎麼知道哪些硬體適合我 ?
選擇硬體配備時,應該要從預算及需求開始考慮。先列出一張預算略低的配備清單,再將與需求相關的配備提升一到兩個檔次,就是最適合採購的硬體了。當然,所有配備的 C/P 值都會有一個甜蜜點,超過它以後價格會大幅上揚。選購時除非必要,否則不要選超出這條線的硬體。提升超過兩個檔次也要小心,可能因為其它配備等級較差,使得高檔配備跑不出應有的效能。這個問題常出現在 CPU 與 VGA 上。
商家會列出的套裝電腦難免會有 "出清存貨" 與 "利潤導向" 的考量,因此未必能符合買方的需求。Ptt 的 PC_Shopping 版的置底或精華文章會有目前建議的配備清單,或許可以當作一個基準。所有配備的替換應該要以自己的需求作為出發點,例如 "我需要幾個 PATA/eSATA 插槽","我需要幾個 USB 或 IEEE1394介面","我是否會需要SLI/Crossfire","我會不會土炮修改配件" 等等。列硬體清單時一定要做功課,確保能滿足需求,並避免發生不相容或不必要的情況。
以下是硬體搭配常見問題:
- PSU :建議先查試算表計算瓦數。想偷懶的話只要查到 cpu 和 VGA 的功率也能直接心算。一顆 HDD 或 DVD 耗電量約 20瓦,主機版約 50 瓦,cpu 超頻的話乘上 1.5,再加上VGA 就是系統最大耗電量了。更懶的話,普通家用主機 350W,用很熱的顯卡 (n家 88/96 系列或 A 家 38系列等) 400W,想跑 SLI 的話 500W,算起來不夠別怪我啊。另外則要注意接頭的種類及數量。有些硬碟已不再提供 4-pin 電源輸入,只吃 SATA 的排狀電源線;有些顯示卡需要額外提供 6-pin 的電源。
- CPU / MB / RAM 怎麼選 : 介面一定要對 (eg. Socket 775 或 DDR2),之後要注意 RAM 時脈。I社與A社的 CPU 架購對記憶體時脈的需求會不太一樣,不過以現在的價格來說,選擇 DDR2-800 or DDR2-1066 的記憶體都算合理。由於目前 Intel 中低階的 CPU 實在是太好超頻了,所以目前還是會建議買他們家的產品。如果有超頻打算的話,選擇略高檔次的主機版會比較省事,至少不用擔心會因為晶片組的問題超不動。例 : 選擇 FSB 1333 的主機版搭配 FSB 800 的 CPU,這樣在外頻從 200 拉到 333 之前,都只需要擔心 CPU 的問題而已。(OS: 現在 200 外頻的 CPU 幾乎超 266 算標準盤,小加個壓都能上 333)
- 顯示介面 ? 常見介面有 D-Sub、DVI、HDMI、Display Port 等。現今採購螢幕及顯示卡時應避免只有 D-Sub 介面的機種,以免未來更新造成困擾。
- 散熱 ? 現在多數 CPU 或 VGA 都內含散熱器 (除了 AMD 的 5000+ 與 6400+ 兩顆黑盒以外), 所以先等確定溫度會過高以後再說吧。相反的,採購時應該注意機殼的大小與通風,因為機殼的改裝是最困難的,而良好的機殼通風對 CPU/VGA/HDD 的散熱都有很大的幫助。另外在安裝散熱器時才發現會卡到機殼,也是件很嘔的事。
- 機殼 : 除了散熱以外,最後注意前端面版提供的介面。一般的機殼都包含有前置喇叭/麥克風 * 1、USB * 2等擴充槽。機殼本身至少為 3 大 4 小 (除非有特殊考量)。
Q2. 我要怎麼,或是去哪邊,購買這些硬體 ?
- 店家:我個人是比較推薦原價屋啦,價格透明又不算貴,整套購買還可以幫組裝。其它地方就要慎選評價好的店家,以免之後出問題求助無門。我個人很不喜歡燦坤或順發一類的地方,與個人經驗以及網路上的評論有關。
- 網購:價格略高,但受消保法有 7日換新的保障。建議自己要有除錯能力再考慮購買。常見如 yahoo、PCHome、生富等。
- 網拍:同上,不過價格低一些,保障少一點。同樣不太建議新手購買。
- 路邊撿 : 有些人會在奇怪的地方,如樓梯間、冷氣出風口、或家裡冰箱找到頂級配備。不過具有此等仙緣的人並不是太多,凡人不應多做妄想 XD
Q3. 這堆硬體要怎麼安裝 ?
組裝電腦時最好有個夠大且安全的平面 (eg. 能夠將機殼水平放置的桌面)。組裝前建議先裸機測試,確定配備都 ok 再裝到機殼裡。一開始拆盒時應該把配件取出收集 (如果沒有辦法分出哪樣配件屬於哪樣配備的話就分開放吧,裝成一盒會比較省事),說明書及保證書放一疊,然後安裝光碟/驅動程式放在一起。空袋子都應裝回原本的盒子裡,以便換貨時需要。沒有組裝經驗的人最好先把說明書看完以後再開始動手。
裸機測試時,先將主機版盒內的海棉取出放置於桌面上,再把主機版 (當然要先拆防靜電袋) 放在上面。機殼可以放在旁邊,並將前面版的電源開關 (PWR SW) 連接至主機版上,以便開關電腦 (用螺絲起子短路比較快,但不適合新手使用)。之後安裝電源供應器,切記電源線要等到開機之前才能接上!ATX 2.0 的電源供應器與 MB 一般有三條線需要連接,分別為 20+4針的主接頭 (有防呆設計,因此弄錯角度就插不進去。對好角度以後,先插輔助四針再插20針接頭會比較容易)、4針12V 輔助接頭 (四方型的很好認,一般是插在CPU附近。這兩個接頭都有防脫落扣)、以及PCI-E 12V 接頭 (有的主機版可能沒有。標準 4-pin 電源線)。
之後安裝 CPU,請注意方向性。AMD 的 CPU (AM2)在角落會有三角型的記號,需與插槽上的記號對齊才能安裝 (否則硬戳會把針腳弄歪/斷);Intel 的 CPU (LGA775) 則是在相對的兩個邊緣會有缺刻,要與插槽對準。之後依照主機版的說明將 cpu 扣緊,並安裝散熱器。由於散熱器上含有導熱用的散熱膏,因此要避免重覆拆裝;記得要連接散熱器的電源線。接著是 RAM,對準缺刻以後往主機版平均壓下即可。RAM 一定要插對方向,否則可是會冒煙的 XD。MB、CPU、RAM 在裝機過程中將不再被拆下。
之後裝上顯示卡 (可能需要插上顯卡的 6-pin 電源線)、硬碟光碟、螢幕、鍵盤就可以開機啦。這次開機的目標是觀看開機及 POST 畫面。確認顯卡型號、記憶體數量、CPU時脈及型號、硬碟數量及型號正確以後就可以裝進主機裡囉。
拆下PSU (若有硬體開關則關閉),硬碟光碟 (電源及資料線)、顯示卡(拔離 MB並拔下螢幕線)後可以開始裝機 (此時主機版仍與 CPU/RAM 相連)。
第一步是安裝機殼後檔版,安裝時請注意方向並確實卡緊。之後查閱主機版說明書連接機殼前端介面連接線,一般有 HDD Msg、PWR Msg、PWR SW、Reset SW、PC_SPK、前面版音效等等。接著確定主機版上的孔洞在機殼側都已盡可能的安裝銅柱,並置入主機版並對準孔位鎖上螺絲。鎖螺絲時應先將所有螺絲鎖上,再慢慢逐漸鎖緊 (這應該是常識了吧)。嚴禁將 CPU/RAM 當作調整 MB 位置的施力點。若有螺絲掉落卡在機殼或主機版邊的話,可在將主機版大略鎖緊後,抓機殼搖晃使其落下。鎖主機版用的是細牙螺絲,一般買機殼會附。
接著開始裝硬碟及光碟機。3.5" 硬碟機用的是粗牙螺絲,而 5.25" 光碟機則是細牙螺絲。這些配件一般會附螺絲,而排線則是主機版附的。這時只剩下顯卡、機殼風扇與 PSU 未安裝,因此可以稍微先整個線。我習慣讓前面版的線靠機殼底部,過長的 SATA / PATA 線則拉到硬碟架的側面。安裝光碟機時要注意排線長度及空間,因為多餘的電源線可以藏在 5.25" 的空間裡 (除非買的是模組式 PSU T_T 貴啊)。
下一個裝的是 PSU,先連接主機版相關電源線路,之後鎖上機殼 (這是因為 4針輔助接頭的位置常在主機版最上緣,容易被 PSU 檔住)。鎖 PSU 用的是四顆粗牙螺絲,會附在 PSU 裡。之後連接硬碟與光碟的電源線,並將多餘的線以束線帶收好,收到不影響空氣對流的地方。之後插顯示卡,連接電源線,鎖上固定螺絲 (粗牙,機殼一般附上幾顆),然後開始處理機殼風扇的電源線。
除了走在最底下的前端面版線以外,主機內的線路可以分成四層:
- PSU <-> MB (以及前面版音效)
- MB <-> HDD / DVD
- PSU <-> HDD / DVD
- PSU <-> 風扇 (或其它週邊)
Q4. 剛組的電腦有問題怎麼辦 ?
- 吵 ! 如果是風扇本身轉速高或機殼共振的話,除了換掉以外無解。另外也很常見的原因是風扇敲到排線或端子頭。這只要把排線拉開並固定 (束線帶萬歲!)就可以解決啦。
- 開機沒畫面。如果按開關沒反應的話,確定 PSU 電源線、PSU開關、前面版 PWR SW 都有接好。PWR LED 會亮但 HDD LED 無反應,先確定 PC_SPK 有接好,因為嗶聲對除錯幫助很大。沒聲音多半是 CPU/RAM 沒裝好,或是主機版安裝時不平整 (如銅柱沒鎖緊)。嗶聲一長三短多半是顯卡沒插好,其它我沒記,要查表 XD
- 噴火。直接斷電檢查,並做好花錢買料的心理準備 XD 最好找一台配備 (介面) 差不多的電腦做交插測試。
Q5. 沒問題了,然後 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